咳巴黎!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稀罕天堂;
嚐過巴黎的,老實說,連地獄都不想去了。
整個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鴨絨的墊褥,
襯得你通體舒泰,硬骨頭都給薰酥了的---有時許太熱了一些。
那也不礙事,只要你受的住。
讚美是多餘的,正如讚美天堂是多餘的。
咒詛也是多餘的,正如咒詛地獄是多餘的。
♥
我所知道的康橋
ISBN 962. 04. 1620. 1
之前讓我的學生們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,
隨後讀了蘇童原著小說妻妾成群中的一個小小片段,
學生中文程度尚未能夠理解那些中文字結構出的美,
有個句子用"碎玉"來形容雨聲,解釋之後學生紛紛說好美,
在我心底油然而生的,是對母語文字的渴望。
我想起家中的藏書,爸爸媽媽尤其收藏許多民初時期作家的書,
當時還在跑船的爸爸每次回家總夾帶著幾本魯迅的禁書,媽媽說,那種對文字的渴望是我難以想像的。
於是我和Soso聊起最近幾年看的書,大約從高中時期開始,
我們被翻譯文學所吸引,那是多麼不同的文字格局與背景。
於是我們將教科書中"那些文字"逐漸拋諸腦後。
一直到最近兩年,我才開始重新拾起那些真正用中文文字建構出來的世界。
我開始重讀老舍、沈從文等人的書,
媽媽覺得很奇怪便問我怎麼突然想看他們的書,聽了我的解釋後,
她竟感嘆地說,好久沒有看到真正的中文書了。
我看著看著說,我懷念他們那個時代的人們運用文字的能力,或是我忌妒。
多麼的有力量,多麼的細膩。
媽媽拿起酒櫃裡的一本魯迅選集,有點哀傷地撫摸著書衣說,
「當時還有禁書呢」
soso離開聊天視窗沒多久後說她在書櫃裡找到一本林海音的城南舊事,
她接著說她了解我在說什麼。
這本我所知道的康橋,集結徐志摩幾篇精彩的散文,
說精彩還太含蓄了一點,我挑了一段講巴黎的文字,
我再也找不到有誰比他說的更真切。
♥
隨意翻開你手邊的一本書的任何一頁,寫下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句子,
或是寫下你正在閱讀的書籍的句子,
標上書名、ISBN和頁數,當作回應。
閱讀讓思想更有力量,我們一起來讀書。